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油气储运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以及应用能力,具备油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城市燃气输配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能源、化工、机械等领域,从事油气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管理等工作,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在能源、化工、机械等领域,从事油气储运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营销贸易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承担责任,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2.掌握系统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力学、机械、化工、控制等专业知识,同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等因素分析油气储运工程复杂工程问题;
3.具有与油气储运工程相关的工程开发、工程研究、项目管理及设计的能力,包括阐述问题、信息获取、现代工程工具应用、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实验分析及经济决策的能力;
4.理解工程师的职业、社会及道德责任,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知识解决现代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工艺流程、系统或单元,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计算机模拟、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互联网技术、工程软件实现对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油气储运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油气储运工程。
四、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及数字化表达、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管道与储罐强度、泵与压缩机、测量仪表及自动化、储运油料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城市燃气输配。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机械工程综合测绘、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输油管道课程设计、输气管道课程设计、油库设计课程设计、电装实习、科技创新活动。
六、主要专业实验
材料力学实验、化工流体力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传热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泵与压缩机实验、储运油料学实验、输油管道工艺实验、输气管道工艺实验、油气集输实验、油库设计与管理实验。
七、基本学制:四年
八、毕业合格标准
具有学籍的学生,德育、智育、体育成绩合格,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160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九、学位授予条件
符合《兰州理工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条件的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十一、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十二、微辅修专业、辅修专业、辅修学位修读要求
1、微辅修专业: 11.5学分,修读标注为单个“*”专业核心课程,完成可授予微辅修专业证书。
2、辅修专业: 31.5学分,修读单“*”和双“**”标注的专业核心课程,完成可授予辅修专业证书。
3、辅修学位: 51学分,修读单“*”,双“**”以及三“***”标注的课程,完成可授予辅修学位证书。
十三、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十四、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