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低碳能源化工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诚邀广大师生聆听甘肃省低碳能源化工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时 间:2021年8月1日 10︰00-12︰00
地 点:兰州理工大学彭家坪校区问鼎堂(图书馆)西一楼109报告厅
报告题目:
1、双碳目标下煤化工的挑战与机遇 王辅臣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2、机器学习与反应器模拟 罗正鸿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3、稀土团簇化学 孔祥建 厦门大学 教授
4、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设计—系统工程视角 刘永忠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附:专家简介
1、双碳目标下煤化工的挑战与机遇
王辅臣: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气流床渣油、天然气、煤气化过程研究,包括气化过程与气化系统模拟、多相流流动与混合过程研究、非牛顿流体气流雾化、超浓相气固两相流系统以及煤气化化学反应过程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建立了国内第一套研究气流床气化过程的大型冷模装置。负责或参与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高校青年基金”项目和“八五”、“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等。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研究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水煤浆气化喷嘴和新型(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炉。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201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70余项。
2、机器学习与反应器模拟
罗正鸿: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兼化工系主任,博士生导师。1995,1999及2003分获南昌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及浙江大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2003-2012在厦门大学化工系工作,2012年8月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工系工作。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工及反应器与流程工程方面的研发工作。主持包括国家杰青、重点及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在内的9项国家基金项目/课题、863、973和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子)课题各1项,若干项企业项目(其中500-1500万等资助经费超100万项目10项,部分与企业合作成果已经产业化并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排名第一获包括中国化工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内的6项省部级科技奖,授权15项发明专利。以通讯人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60多篇(包括17篇AIChE J与17篇CES在内的国际化工三大期刊55篇),应邀在Chem. Rev.与 Prog. Polym. Sci.撰写长编综述论文各1篇,担任2本本领域权威SCI期刊编委或顾问编委及国内《化工学报》编委。基于上述成果个人获国家杰青(2016)、国家万人领军人才(2017),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
3、稀土团簇化学
孔祥建: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学者,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获聊城大学学士学位,2009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2007.09-2008.09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培养。2009-至今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工作,2014.09-2015.09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稀土团簇的制备,组装规律与功能化的研究工作。已在J. Am. Chem. Soc.(6篇)、Angew.Chem. Int. Ed.(7篇)、Matter、Nat. Sci. Rev.、Nature. Commun.、Acc. Chem. Res.(2篇)、Coord. Chem. Rev.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90篇,总被他引5000余次,曾获全国百篇优博(2011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2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6年),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2017)和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20年,排名第二)等奖励与项目支持。目前担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和《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结构化学)编委会青年编委,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特邀会员。
报告4:电池储能系统的集成设计—系统工程视角
刘永忠: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在美国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化工系作访问学者。研究领域:过程系统工程、新能源系统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过程的模拟与优化、储能系统的模拟与优化、锂离子电池电化学过程、多孔介质中的界面现象、CO2的减排与控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2015年度“王宽诚育才奖”、第八届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名师奖、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和西安交通大学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