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以来,石化学院党委按照总体要求,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三抓三促”行动统筹谋划,与学院党的建设、思政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学院年度重点工作和考核目标任务系统推进,立足谋事、干事、成事,坚持学在先、干为要、走在前,始终在“学习、执行、效能”上下功夫,在“提升、落实、发展”上见实效,不断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以学为基、学在深处,持之以恒抓学习促提升
一是抓方案和学习计划制定。学院党委制定了行动方案和学习计划,并按照主题教育要求,不断丰富和充实学习内容。二是抓“第一议题”制度。严格学院党委会、理论中心组会议、“三会一课”、师生思想教育等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三是抓理论中心组学习。以交流研讨为重点,推进中心组学习的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悟透一处、带动一片、活用一线作用,先后开展了6次中心组学习。四是深化读书班学习。突出读原文、学原著,将读书班范围扩大至教师党支部书记,明确必读篇目、选读篇目。五是抓教职工理论学习。各系(室、中心)将理论学习与工作例会紧密结合,坚持各系每周二下午和全院教师每月一次开展的集中报告讲座。六是抓学生思想教育。深化青马工程攻坚行动,先后组织学生开展、收看主题思政大课4次。七是抓学习形式。通过集体领学、交流研学、辅导讲学、现场教学、个人自学、督促考学“六学模式”基础上,完善个人学、集中学、研讨学、警示学、党课学、宣讲学等方式。
二、坚持以干为要、干在实处,坚持不懈抓执行促落实
一是抓任务清单制定。结合学院年度重点工作以及学科建设、师德师风、就业服务、服务行业企业、服务“四强”行动,不断完善优化转落实任务清单,坚持问题整改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制定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等6项制度。二是抓议事决策程序。坚持每周一次,每周一开展,突出党委会前置研究和党政联席会议集体决策,加强对清单任务的高位推进,召开党委会11次,党政联席会议9次。三是抓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制定下发理论学习计划、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推进党建工作的落实落细,营造良好的谋事干事成事的良好氛围。四是抓业务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周一次,每周一开展,及时传达学校要求,开展推进措施研讨和效果研判,突出落实效果。五是抓联系指导制度。及时调整和落实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系(室、中心)和学生班级制度,带头开展宣讲理论、督促检查、调查研究、服务师生、解决问题、指导发展。六是抓团队建设。学院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第一支是“双带头人队伍”建设,对6个系的系主任进行了调整,遴选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和系主任;第二支是青年博士教师队伍建设,对学院青年博士教师群体通过“初心”领航行动,“仁心”涵育行动,“匠心”提升行动,“舒心”对接行动、“暖心”关怀行动,组建了6支青年博士教师科技服务团;第三支是组织员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班主任、志愿实践活动导师、毕业生就业导师,推进“党团班一体化”,授予辅导员“学院党员先锋队”称号。七是抓作风建设。启动学院“作风建设年”行动,面向包括学院班子成员、系(室、中心)主任在内管理服务人员,以服务师生为出发点,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检视存在新老问题,全面受理师生诉求和意见建议,以“严”的基调、“快”的节奏、“细”的态度、“实”的成效,强化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
三、坚持以行为本,行在高处,驰而不息抓效能促发展
一是坚持“访企拓岗”和“邀企访校”相结合,推进毕业生就业数量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学院23人“访企拓岗”33家单位,邀请11家单位“邀企访校”26人次,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760余个,实际签约101人,学院本科生就业率76%,油气储运专业六届本科生就业实现100%。二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推进学研产深度融合。学院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开展重点建设、重点支持、重点扶持建设计划,推进在队伍建设、场所使用等方面的倾斜;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突出扬“老”、促“中”、扶“青”,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优化化工过程机械、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材料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处理技术开发、大气污染控制、安全工程、油气储运等10个科研团队,签订各项科研合作协议9份;学院加强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按扬优、扶弱、拓新的思路,拓展并新建教学实习基地9家。三是加强“预防为主”与“有效化解”相结合,大力维护安全稳定的校园秩序。学院党委以“工匠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全国“标杆院系”创建,推进“一党员一旗帜、一书记一项目、一支部一品牌”和“五亮五比五创”活动,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并挂牌亮岗开展工作;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格“一事一议(报)”制度;实施师德提升行动,明确五级责任体系(书记、院长,分管工作班子成员,教师党支部书记、系(室、中心)主任,教师本人)全员签订《承诺书》,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十个一”活动;学院以思想困惑、行为困顿、心理困扰、学业困难、经济困窘、就业困难等“六困”学生为重点群体加强“一对一”帮扶引导,以教师职称评审、年度考核、津贴分配、评奖评优、经费使用、服务保障等六方面为关键环节,成立诉求受理小组,突出矛盾化解;以实验室、学生公寓为重点部位,建立长效化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机制,大力维护安全稳定的校园秩序。(撰稿:谢吉仁;终审:任鹏)